上個月,宣布設立新防空識別區。此舉引起東京、首爾和華盛頓的抗議。盡管軍隊能否真正落實自己提出的限制尚不得而知,但宣布本身再度提醒外界,決策者越來越相信他們能進行挑釁,且不用付出代價。近年來在領土問題上咄咄逼人有幾個原因。有人說,鷹派在軍方得勢,解放軍的預算增至2000億美元,已成為一支強大的勢力。近來的舉動表明,崛起正在創造自己的邏輯
一年前美國媒體爭相大肆報道,美國計劃在2013年完成某種戰略轉變,把部分強大軍力重新派往亞洲。但是在總結即將過去的一年時可以清楚看到,首先因為的立場,美國重返亞太的政治和經濟游戲暫時終止。在的特別行動下,美國向亞洲接近的戰略只能原地打轉,被迫退居二線。
現在美國企圖采取補救措施,奪回自己在全世界,包括東北亞地區拱手讓給無處不在的的勢力范圍,恐怕已經來不及了,至少暫時無論如何都不會成功。亞洲感受到了新力量的崛起,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在此地區的影響力卻在迅速喪失。在全世界,無論是非洲、拉美、中亞,甚至是某種意義上的歐洲,早已被大量生產各種各樣物美價廉商品的所征服。貿易擴張成為美國工業真正的災難。
西方認為,全球危機還將以各種形式繼續蔓延下去,但是美國對此無所作為,無能為力,結果使人民幣在金融、經紀、貨幣、匯率游戲中搶占先機。[詳細]
如果美國想避免中日直接沖突帶來的更大不確定前景,美國需要代表盟友出頭,明年將是個“火暴年”。緊張的2013年過后,不要期待2014年會消停些??匆幌旅髂甑摹?個火藥桶”就知道,而且每個都與有關。
最有可能的“大戲”發生在東海。和日本因釣魚島越鬧越兇??紤]到世界第二和第三經濟體陷入的緊張循環以及美國可能介入,風險不能再高了。南海作為“第二個火藥桶”,那里的緊張也不會結束,明年“小棒外交”會換成“大棒”。在東海設立空識區后,北京又在南海進行航母訓練,對東南亞的施壓不會減少。第三個“火藥桶”是緊張的中美關系。崛起滲透全球每個角落,2014年會引發與美國更多的競爭性事件,類似中美軍艦險些相撞、經濟摩擦和新貿易同盟(比如TPP)等。還有朝鮮,這個國家明年肯定會在東北亞制造更多混亂。
2014年是1914年的重演嗎?作為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大國和世界強國重新崛起,這會不會引發新的世界大戰?一戰爆發至今,整整一個世紀過去,回首往事,人們卻發現當今與一戰前的世界頗多相似。如今的美國就像當時的英國,同為式微的超級大國,同樣無法保證世界的安全。而今時的,作為美國主要的貿易伙伴,又扮演了當時德國的角色:同為新興經濟力量,同樣充斥著憤懣的民族主義者,同樣在迅速地構建軍事力量。現代日本誠如法國,既是式微霸權國家的盟友,本身作為地區性力量在不斷衰敗。不過,并不像德國那樣渴望拓展疆土;美國的國防預算也比帝國主義時期的英國要強大,但這種類比也足以讓世界提高警惕。
美國外交關系協會下屬的預防行動中心上周發布年度報告,預測2014年可能給美國造成最大威脅的沖突。報告列出軍事干涉敘利亞和空襲伊朗核設施等沖突點,但淡化了在東海和南海因領土爭端而引發的軍事對峙。美國《大西洋月刊》分析說,可能是在考驗地區對其自信的承受度,也可能是2014年將保持更多克制,或者爭端國家已經建立避免摩擦升級的機制。2013年,即便真有人重新借“冷戰”的“遏制”口號加強國家安全,也絕不是“威脅”。習近平的不想跟西方對抗,而是想跟西方做生意,從而盡可能減小領導層應對國內重大經濟社會問題時可能遇到的干擾。[詳細]
中美關系為當今世界上最重要、最復雜的戰略關系。一方面,美國官方表態反復重申美國政府歡迎崛起并在國際社會中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建設性大國,維護美國的利益與崛起之間并不存在內在沖突,美國愿與共同促進雙方的和平、穩定與發展。但另一方面,美國國內始終存在著一種以西方傳統大國興衰和權力轉移理論看待崛起的主張,認為大國間的權力交替不可避免地帶來沖突,崛起的將改變現存國際體系而引起國際社會的動蕩。
自奧巴馬政府高調推行重返亞太“再平衡政策”后,美國在亞太地區事務上的表態前后不一,釋放諸多混亂、含糊的錯誤信號,引起中方對美國戰略轉移的種種猜測和質疑。
中美之間在政治制度、價值體系和地緣政治觀念上的巨大差異導致兩國有著截然不同的戰略觀。當前中美關系既非冷戰時期的美蘇兩極對峙類型,也非傳統的大國結盟,而是處于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狀態,是一種新型的大國共處模式。[詳細]